顳顎關節障礙(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, TMD)是影響顳顎關節與咀嚼肌群功能的常見疾病。儘管它並不致命,卻可能對生活品質造成長期影響。然而,TMD 的症狀變化多端,常被誤認為是牙痛、耳疾、偏頭痛或單純壓力引起的不適,因此正確辨識症狀,是診斷與治療的第一步。
TMD常見症狀分類說明 TMD的表現依每位病患的成因與病程而異,但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包括以下幾類:
1. 張口受限與困難 - 嘴巴張不大、無法吃較大、較厚的食物(如漢堡、水果) - 張口過程感覺「卡住」或被阻擋 - 嘗試強行張口時伴隨疼痛或牽拉感
2. 關節異音 - 顳顎關節附近出現彈響聲(clicking) - 出現粗重的喀喀聲、甚至像骨頭摩擦的聲音(crepitus) - 聲音可能單側或雙側,有時與疼痛並存,有時則無明顯不適
3. 咀嚼疼痛與功能障礙
- 咀嚼時覺得一側比較費力或痠痛
- 無法長時間咀嚼較硬、較韌的食物(如牛肉乾、堅果)
- 用餐後下顎、耳前或太陽穴常有痠脹疲勞感
4. 顏面、頭部與頸部的牽連性不適 - 下顎側面、太陽穴、臉頰或耳前酸痛 - 側頭部或後腦勺頭痛,與咀嚼或開口動作有關
- 肩頸僵硬或酸痛的發作時機因人而異,常見於清晨醒來或晚間疲勞後加劇,與肌肉使用習慣及夜間咬合狀況有關 - 有些患者症狀類似偏頭痛,但實際來自顳顎關節或咀嚼肌的功能失衡,常導致初期誤診或延誤治療
5. 咬合改變與下顎偏斜
- 覺得上下排牙齒「咬不起來」、咬合位置改變
- 開口時下巴歪向一邊 - 說話、吞嚥時感覺不協調
6. 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的非典型症狀 顳顎關節障礙的症狀不一定侷限於顎部本身,也常以轉移性或牽連性不適表現,導致初期被誤認為其他疾病。
常見的誤判情況包括:
- 耳疾:出現耳鳴、耳塞感、耳內悶脹或耳痛,尤其在張口或咀嚼時加劇,但檢查卻無中耳炎或其他感染病灶
- 偏頭痛:太陽穴、側頭部或後腦出現類偏頭痛樣疼痛,實際上來自關節或肌肉的功能失衡
- 眼周不適或眼痛:部分患者有眼窩酸脹、眼壓感,可能與側頭肌或咬肌緊繃有關
- 牙痛:無齲齒卻出現咬合酸痛或牙根悶脹感,可能來自咀嚼肌牽引或咬合壓力累積在顎骨內
這些非典型症狀若未與顳顎關節障礙聯想在一起,容易被當作耳鼻喉、眼科、神經內科或牙科問題分別處理,導致延誤或反覆治療無效。
當症狀跨越多個系統,卻經多次就醫仍未改善時,建議接受口腔顎面外科或顳顎關節專科的整合式診斷。
透過全面評估咬合、關節與肌肉狀況,能有效釐清病因、對症處理,減少反覆嘗試與延誤。
為什麼TMD症狀這麼多變?
TMD並不只是「關節的病」,而是涉及關節、肌肉、筋膜、神經與咬合的整體系統性失衡。因此,同樣是顳顎關節障礙,不同患者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症狀,也常因症狀牽連多部位而誤診為其他疾病,如三叉神經痛、耳鼻喉問題、甚至偏頭痛。
症狀持續多久需要就醫? 若上述症狀:
- 已持續超過兩週以上仍未改善
- 症狀反覆發作或影響日常生活(如進食、說話、睡眠)
- 出現張口困難、咬合異常、疼痛加劇等加重表現 及早診斷、及早處理,有助於避免病情惡化與長期慢性化的風險。
參考文獻
1. Schiffman E, Ohrbach R.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(DC/TMD). J Oral Facial Pain Headache. 2014;28(1):6–27.
2. De Leeuw R, Klasser GD. Orofacial Pain: Guidelines for Assessment, Diagnosis, and Management. Quintessence Publishing; 2018.
3.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ons. TMJ Disorders Overview. https://www.aaoms.org
4. 顳顎關節手術服務內容|兌診所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