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許修銨
當我們說「嘴巴張不開」、「咬東西會痛」、「耳邊有喀喀聲」時,許多人第一時間會懷疑是不是「顳顎關節出了問題」。但實際上,這類症狀可能來自不同的來源──有些是關節本身的病變,有些則是周圍肌肉過度緊張所導致。這些都屬於一個共同的範疇:顳顎關節障礙(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, TMD)。

TMD 的症狀有哪些?
TMD 是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的縮寫,中文稱為「顳顎關節障礙」,是一組影響顳顎關節與咀嚼肌肉的功能性疾病。 可能的來源包括:
・關節本身(如盤位異常、關節炎)
・肌肉系統(如咬肌緊繃、壓力引發酸痛)
・或兩者同時存在(混合型)

TMD 是什麼樣的疾病?
TMD 並不是單一疾病,而是一組影響顳顎關節(TMJ)與周圍肌肉系統的功能性障礙,常見表現包括:
- 張口受限或困難 - 咀嚼時疼痛或關節卡住
- 關節區域出現異音(如彈響聲、喀喀聲、骨頭摩擦音)
- 側臉、太陽穴或下顎酸痛 - 有時甚至伴隨頭痛、耳鳴、肩頸緊繃 

是關節的問題,還是肌肉的問題?
TMD的成因可大致分為兩大類:
一、關節型 TMD(Articular TMD) 屬於顳顎關節本身的問題,常見包括:
- 關節盤脫位或移位
- 關節內發炎或積液
- 關節退化性病變(如骨刺、骨頭吸收) 這類患者常見關節異音(如喀喀聲)、開口受限或咬合改變。通常需透過MRI或CBCT影像來判斷是否有結構異常。

二、肌肉、筋膜型 TMD(Myofascial TMD) 控制咀嚼動作的肌肉群出現緊繃、疲勞或筋膜疼痛,甚至可能牽連至頭、頸、肩膀與上胸部位。
常見的原因有:
- 長期緊咬牙關(白天或夜間磨牙)
- 睡眠品質不佳、心理壓力大
- 姿勢不良(如長時間低頭工作) 肌肉型TMD常表現為臉部或頭側痠痛,症狀可能沒有明顯關節聲響,需透過理學檢查與肌肉放鬆反應判斷。

為什麼關節和肌肉會同時出問題? 不少患者同時具有關節與肌肉問題──例如長期磨牙造成咀嚼肌過度使用,進一步影響關節盤的位置與關節活動路徑;也可能是原本關節盤異常,導致肌肉代償使用,形成惡性循環。 因此,TMD的治療通常需要整合評估,包括:
- 咬合關係與牙齒接觸分析
- 肌肉張力檢查與壓痛點觀察
- 影像檢查(MRI、CBCT)觀察關節結構 單一治療方式難以全面解決,應針對每位患者的狀況,建立個別化的診斷與治療策略。

什麼時候該就醫? 若您有以下情況,建議尋求專科醫師協助:
- 症狀已持續兩週以上未改善
- 張口困難、嘴巴越張越小
- 咬合感改變或一側臉部痠痛、偏斜
- 曾接受正顎或臉部手術後出現顳顎不適 在兌診所,我們會依據您的實際狀況安排:
- 臨床理學檢查與咬合功能分析 - 顳顎關節影像檢查(MRI/CBCT)
- 釐清是關節型、肌肉型或混合型TMD
- 擬定治療計畫,包含咬合穩定、放鬆訓練、藥物或手術選項 

參考文獻
1.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ons. TMJ Disorders Resource Center. https://www.aaoms.org
2. Dimitroulis G. Management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: a surgeon’s perspective. Aust Dent J. 2018;63 Suppl 1:S79–S90.
3. Schiffman E, Ohrbach R.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(DC/TMD). J Oral Facial Pain Headache. 2014;28(1):6–27.
4. 顳顎關節手術服務內容|兌診所